下長街東起中山路,西至寺碼頭,全長225米,寬4米,石條路面,系“十里長街”的下段,故名。
早在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寧波人朱錦棠自漢口來蕪,在下長街開設“寶成銀樓”,開業資金約5000兩紋銀,這是蕪湖第一家銀樓。銀樓業經營的商品是金銀首飾,小康之家,尤其是官宦、富豪,需求量很大。
為了招徠顧主,銀樓不惜重金裝璜門面。“寶成”采取前店后坊的經營方式。店堂后部設加工作坊,有冶煉工場,將金銀雜質提凈,保持金赤銀足。大小成品均刻上“寶成制”字樣,作為出品標記,顧客非常信賴。
皖江流域城鄉男婚女嫁,多指定購買“寶成貨”。門市顧客川流不息,一天營業額,進出黃金首飾數十兩,白銀首飾數百兩。“寶成”銀樓金字招牌,朱氏代代扛著。其店房在1937年被日機炸成廢墟,朱錦堂后人攜資回鄉,“寶成”告停。
時至解放前,蕪湖有銀樓34家,其中大戶6家,資本黃金170兩至450兩不等。僅下長街就有4家,平均每隔56米有一家。它們是:老寶慶(鑫記)、老寶成(長記)、天寶成、郭鳳祥號。前兩家老板均是寧波人。由于下長街銀樓如此密集,寶成銀樓又首創于此,同業排行老大,所以就有“金店銀樓下長街”的民諺了。